养老服务新体系下如何培养康养服务专业人才

2024.03.21   |  

458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此外,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平均家庭户规模降至2.62人,家庭小型化加速家庭养老照护功能的进一步减弱。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导致其机体功能下降,加之高龄化、空巢化老年人数量的增多,意味着更多的老年人将会有康养服务需求。

2020年,我国明确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同时提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这是关乎国家长远发展与人民福祉的战略举措,也为我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了行动指南。为适应养老服务新体系,需要实现供给和需求在新条件下的对接和平衡,更应发挥康养服务专业人才在养老服务新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补齐人才数量和素质短板,提高人才康养服务能力,以高质量的人才供给扩大康养需求,有助于构建康养服务新体系,实现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摄图网_501167435_banner_老年夫妻相依相伴(企业商用).jpg



01

对养老服务新体系的再认识

长期以来,在政府主导下的养老服务体系中,因体制机制不畅通、供给能力不足等原因,重照护轻康养,养老服务行业在康养服务能力上一直有所欠缺,存在较严重的“供需错配”问题。面对老年人群需求的变化,从调整居家、社区、机构在养老服务体系的作用,到重视医养结合,再到拓展医养康养的服务融合,养老服务体系也在逐步调整并不断完善,对养老服务新体系也需要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1.1重视对老年人服务的全方位覆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小型化、空巢化趋势明显,服务专业化、市场化程度加深,人口老龄化、失能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对自身健康关注度提高,加之各种因素叠加使老年人对健康服务需求明显增加,健康管理、心理慰藉、健康照护、康复保健等服务更为老年人群所关注。

从满足老年人的“一张床、一碗饭”的基本生活需求,到以健康服务为重点的健康照护需求,养老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正随着老年人群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提高而得到强化。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新体系下,康养服务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突出了医养结合“医”的地位,从供给角度看也适应了新时期养老服务全方位的需求。

1.2强调服务供给的多领域融合

我国是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情况下进入的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基础薄弱,但是后续发展势头强劲。经过多年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我国养老服务供给也从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提供养老服务不仅仅是民政部门的事,还需要教育、体育、商务、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等多部门的支持,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设老龄健康司,就是对健康老龄化的主动应对。

在养老服务新体系构建中强调了“医养康养相融合”,将养老服务以生活服务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促进为中心,不仅是对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实,更体现了健康服务和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也是养老服务从生活服务领域向健康服务领域的全面拓展,康养服务内容将成为养老服务新体系中的重要支撑。

1.3体现服务场所的全过程贯通

从现实的服务模式来看,居家、社区、机构是当前最主要的养老服务模式。上海等地也陆续提出了打造“9073”(即90%左右的老年人在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等养老服务格局。但是数字的规划不代表实际需求,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首选,但老年人并非没有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需求。

“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体现了老年人在服务场所上的动态变化,例如自理老人可以居家养老,同时也可以接受社区养老服务,当出现生病甚至失能失智的情况时可以进入机构养老,病情恢复后可以再回到社区和家庭养老。“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变化,提高养老服务效能。



02

养老服务新体系对康养人才培养的指导价值

家庭小型化、家庭功能弱化是大势所趋,第三次、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平均家庭户规模分别为4.41人、3.44人和3.10人,第七次人口普查时已经降至2.62人。养老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必然要覆盖所有养老服务模式,而康养服务的旺盛需求势必也会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2.1为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布局提供重构方向

相比与日俱增的康养服务需求,院校人才培养显得相对滞后,开设的专业数量和专业布点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远远满足不了行业需求,行业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不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在教育部颁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保留“老年人服务与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等涉老中职、高职专科专业的同时,新增了“医养照护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本科专业,不仅通过专业中、高、本一体化设计打通养老服务人才的学历通道,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健康养老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院校办学要以《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为指引,根据“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要求对接相关产业链,主动开设相关涉老专业,同时在护理、康复、医学营养、家政等专业中将康养作为专业方向,按照康养产业链、岗位链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在增加专业布点的同时扩大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专业布局对养老服务新体系的适应度。

2.2为康养服务相关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医养与康养相融合,要求在康养服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中应增加健康照护、常见老年疾病、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康复保健等知识技能;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要求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提高学生在不同养老服务场所的适应度,根据居家、社区、机构各场所特点调整老年保健活动组织、养老服务与管理等内容。因此,应在知识、素养、技能等多维度优化康养服务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提高人才在康养服务方面的能力。

2.3为康养服务相关课程体系提供新内容

长期以来,养老服务供给主要集中在养老机构,服务内容主要以生活照护为主。为适应养老服务新体系构建要求,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需增加康养服务的课程,按照机构、社区、居家各场所特点开设不同的康养课程模块,形成养老服务专业基础技能+康养服务专业核心技能+机构/社区/居家康养岗位方向模块,在明确康养相关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地位的同时,开设机构、社区、居家3个服务领域方向的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03

完善康养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思考

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与人才培养、培训脱节,养老服务体系与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不吻合,职业岗位定位与人才规格不吻合,造成康养人才链与康养产业链融合存在障碍,尤其是康养服务供给主体来源多样、供给内容丰富,也给相关的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带来困难。在养老服务新体系的要求下,康养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要及时对接服务链的变化,推动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有效对接,同时,更需要从职业环境、办学条件、培养标准等多层面解决康养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难题,通过精准施策,建立相应的康养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3.1形成协同育人合力,推动人才培养的社会参与

康养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涉及教育、民政、卫生健康等多个部门,更需要医养结合相关行业的参与和支持。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要和院校合作完善协同育人模式,牵头对康养服务相关专业人才需求、培养要求进行调研,开发康养服务岗位能力判定标准,明确养老机构康养服务岗位;

对于养老机构相关康养服务职业准入和执业资格开展调研,根据岗位情况予以重新调整,形成科学的职业认证标准;鼓励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积极参与康养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通过建立产教联盟、行业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等,开设订单班和大师工作室,积极开展混合所有制试点,在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方面向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倾斜;出台招生就业优惠政策,对报考康养相关专业的学生和到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就业的毕业生予以奖励。

3.2促进专业产业对接,打通人才培养的合作路径

康养是对养老服务领域的新拓展,大专院校要主动对接康养服务产业链,完善康养服务相关专业布局,以“医、康、养、护、居”打造康养服务专业群,提高和产业链的契合度。相关大专院校应主动对接康养服务领域的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推动课岗融合,引入医养个案管理、老年护理评估等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参照健康照护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职业标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等。采用校企联合开发的活页式或工作手册式教材,共建教学资源。推动大专院校创办附属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实现养老机构和院校之间的师资、设备、场地的共享、共用。支持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共建医养结合协同创新中心和在岗人员培训制度,开展技术研发、医养结合在岗培训等,打造行业领军、专兼结合、互聘互用的教师创新团队,实现医养服务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双提高。

3.3打造良好就业环境,拓宽人才发展的职业空间

建立医疗和养老资源的互通共享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将优质医疗资源引入养老机构,以此引导优秀卫生技术人才到养老机构就业;政策上打通医疗保险、人员流动、服务监管、服务人员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障碍,将养老机构纳入医联体体系中;

创新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模式,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实现卫生技术专业人员的多点执业,提高养老机构医疗服务的能力;畅通康养服务专业人才在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流动机制,在职业培训、进修学习、职称晋升、薪资待遇等方面同等对待,可采取医疗机构招聘、养老机构使用、双向流动互通的用人模式,明确职业发展和晋升路径;

提高康养服务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对从事医养结合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员予以表彰和奖励,在评选技术能手、推荐各类党团代表等方面予以重点考虑,借助媒体宣传典型事例,表彰先进,根据服务期限、职业技能等级等情况逐步提高待遇,并在子女读书、社保补贴、就业落户、廉价租房、职业培训等方面予以政策补助或倾斜。



04

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生活照护到康养服务,意味着养老服务供给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供给的变化不仅是“有没有供给”,而是要转变到供给“好不好”的问题。
“康”是提高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的重要内容,其实现的保障还在于人才。面对人口老龄化危机,应及时加强康养服务人才供给能力,通过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康养服务体系创新要求,以人才要素能力的提升解决康养服务需求难题,以互促制度形成两者的协调平衡和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养老服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老年人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
咨询热线
158-2836-1043
公司地址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高新区天府二街151号 1栋1单元21层2108号
  • 联系我们
  • 公众号
扫描识别二维码联系我们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