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男,1948年2月26日出生于天津,籍贯河北宁晋,中共党员,中医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国医大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代表性传承人,张仲景国医大学(筹建)学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张仲景实验室(筹)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客座教授。
张伯礼198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获得中医内科学硕士学位;1992年任天津中医学院中医工程研究所所长;1999年任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2002年任天津中医学院院长;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任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2007年被文化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201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6年获得吴阶平医学奖;2017年被授予“全国名中医”称号;2019年获得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并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020年8月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同年11月获得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2022年7月获授予“国医大师”称号。
张伯礼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工作。
2016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比2015年降低30%。
2019年,《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印发,明确了三方面共15个专项行动,从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健康等方面综合施策,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关注妇幼中小学生、劳动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四类慢性病,以及传染病、地方病,加强重大疾病防控。
2022年,《“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发布,提出到2025年,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健全,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对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独特优势进一步发挥,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基础上继续提高1岁左右,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同比例提高。规划将“促进老年人健康”作为“全周期保证人群健康”的重要内容。
张伯礼表示,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老龄化社会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让中国老年人更健康、幸福地度过晚年”。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中医讲体壮曰健、心怡曰康,中国人讲的健康,一是身体要健壮,二是心理还得好。”张伯礼说,中国人的养生学是其他民族没有的,“中医药学包含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中医药学中的养生理念值得我们去发掘”。
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生活方式。“一个人长寿与否,在于这个人怎么生活。”张伯礼介绍,《黄帝内经》说“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饮食而慎起居,坚五脏而通经络,避虚邪而安正气”,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利于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