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需要的养老服务越来越多样,过去的将就养老逐渐变成享受式养老。这样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有哪些新的特点?又有哪些新产品、新服务能满足老年人不断释放的新需求?请听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在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大讲堂》节目中为大家深度解读。在过去的观念里,老年人是一个极容易被忽视的消费群体。很多人会这样想:拉动经济消费,老年人能起什么作用呢?我觉得这是一个误区。一方面,老年人的需求正从传统的养老消费向更加现代、能满足更高生活品质的需求转变;另一方面,通过近20年的建设,我国的老年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老年消费其实是一个亟待开发、有万亿级消费能量的“蓝海”。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老年人从养老到“享老”的过程中对老年服务消费需求带来的变化。几千年以来,中国人谈到养老这个问题时,主要是讲三方面的功能——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养老都是由家庭成员来完成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很多老人不跟子女住在一起,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越来越多样,所以,这些养老需求就外化成了养老服务。而养老服务在今天又有了很多新的手段,使它越来越成为经济消费的一部分。所谓智慧养老,就是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通过将人工智能、物联网这样一些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养老模式深度融合,形成新兴的产业形态,同时也帮助越来越多的中国老年人更加幸福满足地享受老年生活。有些人经常佩戴一个穿戴式的设备,比如腕表,它可以收集心跳、血压等健康信息。如果仅仅是自己掌握这些信息,那不算是一种养老服务;如果它连接着一个养老服务的终端,当老人的身体出现异常状况时,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会打电话去询问老人有什么地方不舒服、需不需要相应的医护服务或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这样的一个智能系统,把老人的需求和终端提供的服务有效地连接在一起,这就是智慧养老。山西太原的养老产业孵化园中,有一个养老服务云平台。走进服务大厅,那里有一个长13米、高2.3米的大屏幕,上面有各种实时更新的数据。这些数据显示着太原市各个街道和社区里老人的分布状况,包括有多少老年人处于失能状态或是半失能状态。进入网上社区,可以看见每一栋楼里住了多少户老人,每一户老人的年龄、基本情况以及具体的养老需求。大屏幕上还实时显示着太原市301个社区食堂的服务情况。每一个社区食堂都有一个视频系统,会连接到养老服务云平台。这样,平台上的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看见有多少老人在那里就餐,这些老人每次吃饭消费多少钱,他们喜欢的菜品是什么,以及政府给老人的饭卡里每月补贴的钱够不够。这个平台能及时收集这些信息,便于改进相应的服务。智慧养老作为一个投资热点,能够形成新的老年人消费的平台,同时也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发展。02其实,养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带来的必然结果。2022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2.8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9.8%。65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4.9%。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5.2亿,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4亿。老年人口规模的急剧增长,必然会带来老年消费需求的增长。而且,今天的老年人和10年前、20年前的老年人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从受教育程度来看,2000年的时候,我国1.3亿的老年人中,没有上过学的老人占到49%。而今天,我国2.8亿的老年人中,没有上过学的只占10%,这10%主要是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此外,老年人越来越独立,有了更强的经济能力。过去,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子女和家庭成员,但202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在一些大城市,很多老年人靠养老金自己独立生活。像上海,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年人占到98%。尤其是1960年之后出生的人陆续步入老年期,未来8年间,这些60后“新老人”的总数将接近2.1亿。他们中的70%生活在城市,绝大多数人能熟练应用手机,能通过手机购买各种服务。这些60后在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上正在不断打破我们以往对老年群体的固有印象。他们消费热情高,消费场景多元,熟悉互联网和电子产品,在精神和文化层面的需求更加旺盛。60后“新老人”可能成为接下来10年内中国消费市场增长最快的人群。这些60后“新老人”的消费观念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注重健康、提高生活品质,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我举一个例子。在北欧国家芬兰,冬天特别漫长、特别寒冷,患抑郁症的老人较多。于是,芬兰的社区里有专门的健身教练带着老人一起运动、一起做操,在家里的老人则可以通过电视机或电脑视频跟着教练一起锻炼。这样的互动既加强了沟通,又增加了老人的锻炼机会,这是政府为老人提供的社会福利的一部分。在中国,现在也有很多教练带着老人一起练瑜伽、做操的短视频,如果线下组织老人一起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或其他活动,收费也是很低的。这些消费过去是没有的,但是现在新一代的老年人开始有了与过去传统养老不一样的新需求。满足他们的这些需求,可以使他们的老年生活变得更充实、更美好。养老服务的消费需求其实是分年龄的。不同的年龄,所需要的服务内容有很大的差异。在70岁以前,自认身体基本健康和健康的老人占到70%至95%。这部分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更多地体现在生活品质上,体现在文化精神生活上,体现在社会参与上。传统的养老服务消费就是解决衣食住行,而今天的老人在养老服务消费上更加多样化。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2023年3月3日,国家老年大学正式挂牌成立。它将整合所有老年教育的资源,把它们纳入终身教育的体系中。国家老年大学里可以学什么呢?除了一般的教育功能外,国家老年大学有一种主要的学习形式叫游学。所谓游学就是旅游加学习。举个例子,老年大学组织到景德镇去游学。学员报名参加后,会在景德镇居住一段时间,到作坊了解陶瓷的整个烧制过程以及绘画技巧等,老年人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喜欢的作品并带回家。再比如茶艺游学,老人可以在茶山上住一周,跟着茶农种茶、采茶、制茶、品茶,最后把自己采摘制作的茶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老人学到了茶艺知识,同时提高了自己的文化修养。这个游学的过程就是老年大学的一种主要教育形式,同时也是老年旅游的新形式,可以满足老年人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到了80岁以后,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逐渐增多,这部分老年人的需求更多是长期照护服务。特别是有些老人患了阿尔茨海默病或是患病卧床不起,除了医疗需求之外,护理费用急剧增加。如果需要雇两个护工照顾老人,那么一个月下来,护理费用就会超过老人的养老金。怎么解决护理费用的问题呢?我国从2016年开始在49个城市试点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参保人群作为保障对象,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所需的费用。由定点护理机构派遣经正规培训、有资质的护理人员上门为老人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上海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方面做得日趋全面和完善。目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了1.4亿人,已经有800多万个家庭从中获得了帮助。它为失能老人提供了护理服务,减轻了这些家庭的经济负担,也让更多老人享受有尊严、有质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