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均寿命越来越长,这也让我国逐步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年龄>65岁的老年人人口达到了1.9亿,占总人口的13.5%。
养老问题成为了社会性难题,近年来越来越多新型养老方式映入眼帘,这些养老模式究竟如何呢?
抱团养老是当年十分“火”的一个养老方式,憧憬的场面是一群同龄人在一起钓钓鱼、跳跳舞,生活快乐不已,但抱团养老真的有这么好吗?1997年,上海有22位老人众筹买了村里的一套房子,一起抱团养老。开始的时候生活的确很惬意,可以经常去邻居家串门,相约一起出门旅游。后来,陆陆续续又有很多的老人入住,他们的队伍一度壮大到了50多人。有些老人家里条件比较好,不愿意委屈自己,从来不省电。生病时,家人很快可以将他们接走去接受正规的疗养。有些则经济条件一般,日常生活能不用电就不用电,处处节省。出现小病痛时,也只能自行忍着。长期生活方式的分歧、疾病的侵扰,让老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问题也越来越多,最终结果就是老人纷纷搬离了这里。抱团养老模式执行了15年后,最终却以曲终人散收场。天津同样存在一群这样抱团养老的老年人,他们各自都是20~30年的老友,约定一起住在其中一位老人家,每个月交1000的伙食费。但很快问题就出现了,有些老人退休金高,觉得想吃好的,可以多加钱。但退休金低的老人却不乐意了,他们认为吃的将就就行了,做多了浪费。在家用电器坏的时候,维修更换费都需要平摊,伙食费老是不够用,经济条件一般的老人心里有意见,总觉得钱被贪了。因为钱的因素,导致老年人们内心的隔阂越来越多,最终以散伙收场,中间还有好多位交往几十年的老人彼此之间再也不联系了。从以上事例中不难看出,老人们之所以会以散场收尾,主要是原因在于不同人之间的金钱观不同,且经济层面的差距也很大。长期生活在一起,会逐渐累加问题,到最后逐渐分崩离析。除了抱团养老外,还有不少新型的养老方式,这些方式或可以多进行了解。互助养老是指老人为年轻人提供低廉的住房,减轻生活压力。而年轻人为老人提供情绪价值、陪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老人一些生活上的帮助。酒店式养老是给予酒店相关费用,保证老人的生活起居,老人可以不用自己动手就享受到一日三餐,也不用收拾房间。闲暇时,可以外出散步、锻炼,或者是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同龄的好友,相约一起去一个风景好、气候好的城市旅居,当感觉这个地方有点待腻了,可以继续转战下个地方,感受不同城市的风情。家床服务是指依托有资质的养老服务机构,将服务延伸倒老年人家中,让其在家中就可以享受到专业的照护。数据显示,南京地区已经建成了5701张家庭养老床位;青岛签约的老人数量达到了1.4万人次;北京预计在2025年建设1万张以上的家庭照护床位。对于老年人来说,在晚年时期想要过得幸福,不妨长几个“心眼”。一是对自己多个“心眼”,跟上时代的进步,可以学学使用智能手机,多了解一些新鲜事物。这样做不仅不会被社会淘汰,还能与年轻人有更多的话题。二是对陌生人留“心眼”,不要相信平白无故的善意。尤其是涉及到钱的问题,建议要与子女家人多沟通,不要自行转账付钱购买保健品等物。很多保健品不仅没有效果,还会伤身。三是对子女留个“心眼”,最好给自己留一笔养老金备用,把钱全部交给子女会让自己处于被动状态。养老问题需要全社会引起关注,老年人要根据自身的家庭条件等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模式,不用固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