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民政局联合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都市财政局发布《成都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以下简称《清单》)
《清单》分为兜底保障项目、特殊困难老年人项目、一般老年人项目三大类,共34个项目。具体项目如困难老年人医疗救助、住房保障服务,特殊困难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老年人文体休闲优待、老年人公共法律服务等。 基本养老服务在实现老有所养中发挥着重要基础性作用。着眼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推动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务惠及全体老年人,为此制定了《成都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
截至2022年底,成都市共有户籍人口1571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324.23万人。成都市通过推行“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增加供给、市场满足需求”为核心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成都市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生活提供保障。
将分散在民政、人社、交通、卫健、医保等11个部门的为老服务 《清单》厘清了现阶段最基本、最重要的养老服务对象和标准内容,核心落脚点是保基本,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基本养老服务面向全体老年人,但重点仍是优先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需要,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 《清单》明确了要加强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衔接,并结合成都实际,适时调整服务清单的内容及标准,向社会公众清晰传递了清单目录之内“事项以政府支出为主”,目录之外“事项以个人和家庭支出为主”的政策基调,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成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家庭照护床位建设,是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成都从2020年开始试点,2021年成功申请到中央专项资金支持、为5846户失能失智老年人建设床位、提供上门服务47.6万人次,2022年起持续实施的项目。 是根据老年人照护需求和居住空间条件,经与老年人及其家属协商后,对老年人居家环境进行必要的适老化改造,并依托有资质的养老服务机构,为居家的失能失智、半失能等需要照护服务的老年人上门提供“类机构”照护服务,让失能失智的老年人在熟悉的居家环境中可以享受到机构专业的照护服务。 服务对象是具有成都市户籍且长期居住在本市的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服务补贴方面,对家庭照护床位建设经费和后续上门服务给予补助,已享受成都家庭适老化改造补助的老年人家庭,不得对相同改造内容重复改造。上门服务机构每天早、晚通过智能设备各查房1次,按需为老年人上门提供医疗保健、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等服务,每月累计服务时长不少于30小时。 具体流程如下—— 老年人或其监护人向所属镇(街道)提出家庭照护床位建设服务申请;经初审同意后提交区(市)县民政部门核定。 评估机构根据老年人能力评估相关标准,结合老年人居住条件和经济收入水平情况,对老年人能力、服务需求等进行综合评估。 由家庭照护床位建设服务商对老年人的家庭环境进行适老化和智能化改造,并完成设施设备的调试和智能设备与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数据连接。 服务机构根据老年人综合评估结果和需求,在取得老年人或其监护人同意后,制定照护服务计划,与老年人或监护人签署服务协议。 按照签署服务协议,提供相应照护服务。 家庭照护床位安装的相关智能设备能与所在区(市)县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有效对接,实现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 成都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以来,成都市加大了老年群体乘坐公共交通的优待力度,同时扩大优待年龄范围,让全市更多老年人享受同等出行优待。目前,成都年满65岁老年人刷本人乘车优待卡享受乘坐公共交通优待政策。乘车优待卡主要分为65~69岁天府通老年卡和年满70岁天府通老年卡两类,每张老年卡每月均有100次免费次数。 成都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清单》中市卫健委提供的服务主要包含四项。 依托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和家庭医生团队,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开展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的评估、建立健康档案、体格检查、相应的辅助检查、健康指导、心理支持等服务;日常,还会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定期主动联系服务的老年人或其监护人,了解其健康状况和需求,免费推送健康信息。 主要服务内容为中医体质辨识,并由中医医师根据诊断结果从饮食起居等多方面对老年人进行中医药保健指导。 针对有需求的老年人,按照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进行失能等级评估,并给予相应照护风险评估。 对成都市失独家庭、子女三级以上伤残家庭的户籍老年人发放特别扶助金。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区(市)县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中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发放护理补贴。 目前,全市三级综合医院及县级医院均设置老年医学科,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建立老年人挂号、就医“绿色通道”、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率93.83%,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21个,并结合成都实际,将医养结合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制订了医养结合线上服务地图。 调动家庭资源为农村失能人员提供准专业化护理服务。截至2022年末,全市累计培训通过4.33万居家护理服务人员,部分人员通过再深造,成为专业照护人员,辐射周边社区村镇,为农村养老产业发展增强人力储备。 激励护理机构为农村失能人员提供专业化上门护理服务。2021年至今,全市有92家机构为远郊农村地区提供专业化居家上门服务6.84万次,有效缓解机构服务成本压力,实现农村远郊地区长护险服务的有效供给。 调动基层医养资源为农村失能人员提供专业化护理服务。一方面充分发挥部门联动政策协同优势,基层养老机构申请成为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的,民政部门适当给予政策倾斜,调动基层养老机构参与长护险服务积极性。另一方面鼓励床位空置率较高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通过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支持院内人员转型调剂、鼓励纳入工资绩效分配等改革举措,鼓励公立医疗机构推进医养结合改革,开展养老服务,为农村失能人员提供专业养老服务。